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来自阅兵百科

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官方称作多瑙河行动опера́ция «Дуна́й»),是苏联伙同华沙条约组织盟国(罗马尼亚拒绝参加)于1968年8月21日起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主权和内政,结束该国的改革。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总规模达50万人、5000多台坦克和装甲车(绝大部分来自苏联),由伊·格·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指挥。

背景[编辑]

1968年初,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层开始实施“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后称“布拉格之春”)。但捷共实施的改革很快引起苏联领导层的警觉,担心若捷克斯洛伐克奉行独立于莫斯科的国内政策,苏联将可能失去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控制,从而再演1956年在匈牙利发生的事态

3月23日,苏联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德累斯顿举行会议,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则在会上遭到严厉批评。会后,苏联领导层开始制定针对捷克斯洛伐克、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行动方案,而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和波兰领导人对捷的强硬态度也助长了苏联采取更进一步行动的可能。随后,华沙条约组织联合司令部和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着手制定代号为“多瑙河”的对捷军事行动方案。

4月8日,苏联空降兵司令员瓦·菲·马尔格洛夫接到指示,开始制定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使用空降突击部队的计划。与此同时,苏联领导层仍意图使捷共领导层“回心转意”。月底,华约联军总司令伊·伊·雅库鲍夫斯基元帅访问了布拉格,为华约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举行军事演习做准备。

5月4日,勃列日涅夫莫斯科会见了杜布切克,但双方未能达成共识。8日,苏联、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等五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闭门会议,就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交换了意见,最终还是提出了军事解决的方案。但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亚诺什对出兵持保留意见,担心会出现1956年匈牙利那样的情况,因此更主张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6月20日至30日,华约联军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举行了1.6万人规模的军事演习。7月23日至8月10日,名为“涅曼”的后勤演习在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境内举行。8月11日,名为“天盾”的大型防空演习在西乌克兰、波兰和民主德国境内举行。

7月29日至8月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与捷共中央主席团的全体成员在蒂萨河畔切尔纳举行了会议,时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卢德维克·斯沃博达一并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捷共领导层表现出不屈服于苏共领导层的统一立场,但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瓦西尔·比拉克和捷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安托宁·卡佩克则在会议期间请求苏联干涉。

8月3日,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布拉迪斯拉发举行会议,并通过了关于保卫社会主义集体责任的声明。会议期间,勃列日涅夫收到了来自比拉克、英德拉、卡佩克、科尔德尔斯维斯特克德一封信,信中请求“有效德援助和支持”,以便将捷克斯洛伐克从“迫在眉睫的反革命威胁”中拉出。同月中旬,勃列日涅夫先后两次给杜布切克打电话,质问其为什么不执行在布拉迪斯拉发会议上的承诺,对捷共进行人事变动,而杜布切克则回复需要召开中央全会才能决定。

8月16日,苏共中央政治局莫斯科召开会议,讨论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并批准调动部队的提议,同时以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名义致信捷共中央主席团。17日,苏联驻捷大使斯·瓦·契尔沃年科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斯沃博达,随后他向莫斯科报告说斯沃博达将站在苏联一边。当天,由莫斯科起草好的《向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呼吁书》被发送给了捷共的反改革集团,令他们准备建立一个革命工农政府。18日,苏联、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五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就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相关措施达成一致,决定向其派出“军事援助”。

军事准备[编辑]

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准备工作由华约联合军总司令伊·伊·雅库鲍夫斯基元帅负责,军事行动的实际指挥工作由苏联国防部副部长、苏联陆军总司令伊·格·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执行。

军事行动的第一阶段主要由空降兵执行,国土防空军海军战略火箭军将进入高度战备状态。截至8月20日,总兵力达50万人,含第一梯队25万人,配有5000辆坦克和装甲车的部队已经集结完毕,共计26个师,其中18个苏军师(不含航空兵),抽调自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近卫第2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16航空集团军近卫第11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2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1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3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14航空集团军。以上部队将分别从喀尔巴阡和波兰方向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另外在匈牙利方向还有2个苏军师,将协同匈牙利、保加利亚的边防部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

总体而言,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由苏联的18个师、波兰的5个师、民主德国的2个师、匈牙利的1个师、保加利亚的2个团组成。为了便于空降兵进场,另有5个运输机航空师调归“多瑙河”行动总司令部指挥。

根据计划,近卫第2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将执行控制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以及周边主要目标的任务,另有2个苏军空降师分别从布拉格和布尔诺进场。

出兵过程[编辑]

8月21日凌晨2时,近卫第7空降师先头部队经过伪装,乘坐Ан-24客机谎称机上有机械故障,请求在布拉格机场紧急降落。在获得着陆许可后,飞机上的伞兵迅速占领了机场塔台,确保近卫第7空降师后续部队进场降落。杜布切克在得知遭入侵的消息后,迅速召集了捷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以7比4的投票通过了谴责入侵的声明,此时捷共领导层并未想苏共领导层设想的那样限制杜布切克一派的行动。

8月21日凌晨4时30分,苏军伞兵占领了捷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控制了楼内的所有人,包括杜布切克以及其他捷共中央委员会成员。

8月21日凌晨5时10分,近卫第103空降师先头侦察部队着陆,并在十分钟内控制了布尔诺-图拉尼机场和梅什季机场,其主力随后在机场迅速登陆。

8月21日上午9时,苏军空降兵封锁了布尔诺所有的道路、桥梁、城市出入口、广播电视大楼、电报局、邮局、各级政府大楼、印刷厂、火车站、兵营以及重要企业的总部大楼。与此同时,在布拉格登陆的伞兵也占领了捷共中央、政府、国防部、总参谋部、广播电视大楼等重要建筑。

8月21日上午10时,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欧德里希·切尔尼克约瑟夫·斯姆尔科夫斯基弗朗齐歇克·克里格尔等捷共领导人在苏联国安委工作人员护卫下,被苏军装甲运兵车带到机场并送到莫斯科

8月21日当天,华约联军的24个师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主要目标,由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接到命令不得抵抗,因此整个占领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没有发生交火事件。

在布拉格,当地市民试图阻碍部队进场,许多街道标识和路牌被拆除,但在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卢德维克·斯沃博达和广播电台得号召下,捷克斯洛伐克民众保持了克制,没有对占领军采取暴力措施。

莫斯科谈判[编辑]

在杜布切克等捷共领导人被运送到莫斯科的同时,总统斯沃博达和时任政府副总理古斯塔夫·胡萨克也抵达了莫斯科。

8月24日至27日,苏联领导层与捷克斯洛伐克领导层举行了谈判。苏联方面寻求捷克斯洛伐克方面签署一份文件,首先证明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方面未能履行切尔纳会议上承诺的义务,因此才出兵强制其执行这一义务,以阻止“反革命势力”可能发动的政变。此外,还要求宣布在占领当天由布拉格市委发动的秘密党代会无效,并推迟召开新的党代表大会。捷克斯洛伐克方面仍然对苏联出兵标识抗议,认为其师出无名、动摇人心,古斯塔夫·胡萨克持同样立场,指出苏联方面完全可以通过非军事手段实现这一目的。但最终,捷克斯洛伐克领导层签署了《莫斯科协定书》,仅弗朗齐歇克·克里格尔拒绝签字,而苏联方面也承诺了将在未来撤军。

后续进展[编辑]

1968年9月初,华约占领部队从捷克斯洛伐克的许多城镇撤至指定地点。同月11日,苏军从首都布拉格撤离。

1968年10月16日,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苏联军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临时驻扎签署了一份协议,部分苏联军队将驻扎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苏军中央集群由此重新设立。同月17日,苏军开始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分批次撤离,并在一个月内完成撤离任务。

由于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进程被中断。

1969年4月,在捷共中央全会上,古斯塔夫·胡萨克接替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担任第一书记。

后果[编辑]

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加剧了社会主义集团的分裂,中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均谴责了苏联等五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则在军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不久便退出了华沙条约组织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