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团”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创建页面,内容为“'''师团'''(日语:'''師団'''/'''しだん'''、旧字体:'''師團'''、朝鲜语:'''사단'''/'''師團'''、越南语:'''Sư đoàn'''/'''師…”)
 
 
第4行: 第4行:
 
日本最早的建立师团主要来源于六个旧镇台([[近卫师团]]由近卫局改编而来、[[第七师团]]由屯田兵改编而来),1888年5月14日正式建立师团制度。最早建立的师团都是方块制两旅团四联队师团。因当时日本的军事思想,日本部队的常设编制只到师团,师团以上均为战时临时编组。师团长标准军衔为中将。
 
日本最早的建立师团主要来源于六个旧镇台([[近卫师团]]由近卫局改编而来、[[第七师团]]由屯田兵改编而来),1888年5月14日正式建立师团制度。最早建立的师团都是方块制两旅团四联队师团。因当时日本的军事思想,日本部队的常设编制只到师团,师团以上均为战时临时编组。师团长标准军衔为中将。
 
=== 编制 ===
 
=== 编制 ===
=== 四单位师团 ===
+
==== 四单位师团 ====
 
四单位制师团也称四联队制师团,即师团基本部队为4个步兵联队,又称挽/驮马师团。<ref name=军网/>
 
四单位制师团也称四联队制师团,即师团基本部队为4个步兵联队,又称挽/驮马师团。<ref name=军网/>
  
第10行: 第10行: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为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日军又重新组建了第十三、第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另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均属于这类师团的编制。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改为骑兵大队(两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师团人数为24400人。<ref name=军网/>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为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日军又重新组建了第十三、第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另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均属于这类师团的编制。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改为骑兵大队(两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师团人数为24400人。<ref name=军网/>
=== 三单位师团 ===
+
==== 三单位师团 ====
 
三联队制师团也称三单位制师团,就是师团基本部队为三个步兵联队,取消了旅团一级编制。<ref name=军网/>
 
三联队制师团也称三单位制师团,就是师团基本部队为三个步兵联队,取消了旅团一级编制。<ref name=军网/>
  
第18行: 第18行:
  
 
除了新组建的三单位制师团,从1939年10月开始,日军为适应中国战场作战的需要,陆续将原来的四单位制师团整编为三单位制,即从原四联队师团调出一个步兵联队组建新的师团。<ref name=军网/>
 
除了新组建的三单位制师团,从1939年10月开始,日军为适应中国战场作战的需要,陆续将原来的四单位制师团整编为三单位制,即从原四联队师团调出一个步兵联队组建新的师团。<ref name=军网/>
 +
 
== 韩国师团 ==
 
== 韩国师团 ==
 
=== 历史 ===
 
=== 历史 ===

2024年5月15日 (三) 11:27的最新版本

师团(日语:師団しだん、旧字体:師團、朝鲜语:사단師團、越南语:Sư đoàn師團),师团是近代以来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为基本战略兵团。通常也翻译为“师”。除开中国,汉字文化圈的现代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仍然沿用这个用词。

日本师团[编辑]

来源[编辑]

日本最早的建立师团主要来源于六个旧镇台(近卫师团由近卫局改编而来、第七师团由屯田兵改编而来),1888年5月14日正式建立师团制度。最早建立的师团都是方块制两旅团四联队师团。因当时日本的军事思想,日本部队的常设编制只到师团,师团以上均为战时临时编组。师团长标准军衔为中将。

编制[编辑]

四单位师团[编辑]

四单位制师团也称四联队制师团,即师团基本部队为4个步兵联队,又称挽/驮马师团。[1]

常设师团辖二旅团四步兵联队(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骑、炮、工、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可达25000-28500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由多兵种配合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这类师团又区分为挽马制(原野作战型)与驮马制(山地作战型)两类。挽马制师团约25000人。驮马制师团因马匹比挽马制师团多,人员也相应增多,每师团28500人。[1]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为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日军又重新组建了第十三、第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另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均属于这类师团的编制。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改为骑兵大队(两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师团人数为24400人。[1]

三单位师团[编辑]

三联队制师团也称三单位制师团,就是师团基本部队为三个步兵联队,取消了旅团一级编制。[1]

1937年9月30日,由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扩编而成的第二十六师团,是侵华战争期间最早成立的三单位制师团。其后为适应中国战场山地丘陵地区作战,从1938年4月至1940年11月陆续组建的第二十一师团至第四十九师团及第五十一、五十七等师团,均取消了旅团级建制,由师团下辖一个步兵团(注:和我军军事体系下的步兵团概念完全不同),约8700人,步兵团的团长由原来的旅团长担任,军衔为少将。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故也称“三三制”)。师团仍编有骑、炮、工、辎重兵联队等单位(骑兵联队改为搜索队),全师团定员减至1.2-1.3万人,配备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枝、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12门等武器装备。[1]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之后,由于战场扩大与战争消耗剧增,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特科部队予以补充,使师团总人数达到了15000-17000人。[1]

除了新组建的三单位制师团,从1939年10月开始,日军为适应中国战场作战的需要,陆续将原来的四单位制师团整编为三单位制,即从原四联队师团调出一个步兵联队组建新的师团。[1]

韩国师团[编辑]

历史[编辑]

南朝鲜国防警备队时期、南朝鲜并无师团编制,最高只到旅团一级。[2]直到1948年,才正式建立师团级部队。截止朝鲜战争爆发,韩国陆军共有八个师团。而朝鲜战争结束时,则扩充到了18个师团。[3]

现代韩军[编辑]

现代韩军根据作战需要,将师团分为五类:机动师团(机械化步兵)、步兵师团(摩托化步兵)、迅速对应师团(空突快反部队)、乡土师团(担负警备任务的轻步兵)、动员师团(预备役步兵),外加海兵队的海兵师团(海军陆战队)。师团长标准军衔为少将。

机动师团下辖三个机械化步兵旅团、一个炮兵旅团以及机甲搜索大队(18坦克+9步战)、防空大队、工兵大队、情报通信大队、军需支援大队等直属分队。

迅速对应师团下辖两个迅速对应旅团以及直属分队。

海兵师团总体和步兵师团类似,不过有装备KAAV7A1的两栖装甲车大队。

乡土师团下辖两到五个步兵旅团以及炮兵大队(步兵旅团只有部分编制完整,更有部分师团已裁撤炮兵大队,全师团无身管火炮)、机动大队、工兵大队、情报通信大队等师直分队,全师团无坦克。

动员师团下辖三个步兵旅团(基本都为架子部队)、一个炮兵旅团和战车大队(装备基本是M48A5K/M48A3K等冷战旧货)、搜索大队、工兵大队、情报通信大队、军需支援大队等直属分队。

朝鲜师团[编辑]

越南师团[编辑]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1.6 八十年前的百团大战:应该了解一下日伪军编制 — 中国军网,2020年12月22日
  2. 남조선 국방경비대 (南朝鮮 國防警備隊) — 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
  3. 육군 (陸軍) — 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