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添加646字节 、 2023年3月19日 (日) 21:28
无编辑摘要
1959年2月24日,[[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国防技术委员会]]下令由[[图拉]]第147科研所承担开发新式火箭弹的科研任务。由于第147科研所曾协助[[第1研究所]]进行了火箭弹研制工作,随着科研任务明确,该所从第1科研所获得了全部资料和必要的科研人员。<ref name = "陈肇祥论文1">陈肇祥, 杨静水. 无敌冰雹 苏联BM—21多管火箭炮(上).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1, 102(06): 83-98</ref>
1960年5月30日,[[苏联部长会议]]下发第578-236号决议,提出供陆军野战使用的“冰雹”火箭炮的作战技术指标。同年10月10日,又下达了第0010044号决议,明确了“冰雹”火箭炮的科研分工:第147科研所负责该火箭炮的系统总成及其配套的М-21ОФ火箭弹,[[第203特别设计局]]负责开发火箭炮的发射装置,[[第6研究所]]负责研制固体燃料推进剂,而火箭弹的机械引信由[[巴拉希哈化学技术研究所]]负责。随后,该火箭炮的试验车在索夫林斯基靶场进行了测试,其舰载型号(即С-39)由[[第173中央科研所]]开发。开发。同一年,该火箭炮的火箭弹进入工厂试验阶段,主要对弹体发动机进行性能测试。<ref name = "陈肇祥论文1" />
1963年3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第372-130号命令,БМ-21“龙卷风”火箭炮进入1962年3月1日至5月1日,两台“冰雹”火箭炮在[[苏联武装力量列宁格勒军区]]服役。此后,[[彼尔姆列宁机械制造厂]]开始批量生产БМ-21火箭炮,该火箭炮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8年。在量产期间,彼尔姆特别设计局还在БМ-21的基础上改装了机架,设计了[[9К51М]]“龙卷风-Г”火箭炮。的勒热夫卡靶场进行了国家测试,总共发射了663枚火箭弹,发射车行驶了10000公里。试验过程暴露出许多不足,比如发射车候补缓冲桥垫不够坚固,在齐射时容易发生断裂,为解决该问题换用了一种非常结实的合金钢材,并且在将设置在第二个缓冲桥垫上的弹簧分离器改到第一个缓冲桥垫上。但总体而言,国家测试的结果符合预期。<ref name = "陈肇祥论文1" />
在批量生产期间,共6536台БМ1963年3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第372-130号命令,БМ-21“龙卷风”火箭炮进入[[苏联武装力量]]服役。次年1月29日,苏联部长会议第98-32号命令批准了该火箭炮的两次。<ref name = "陈肇祥论文1" />此后,[[彼尔姆列宁机械制造厂]]开始批量生产БМ-21火箭炮,该火箭炮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8年。在批量生产期间,共6536台БМ-21火箭炮交付给苏联军队,另有646台用于出口,此外,БМ-21火箭炮生产的火箭弹总数超过300万枚。
==性能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