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1926年11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将第1“图拉”营、第4“沃罗涅日”营、第5“下诺夫哥罗德”营、第8“雅罗斯拉夫尔”营和第15“维雅特卡”营并入该师,此时该师编制有4400余人。
1929年2月,捷尔任斯基师的建制向红军部队的编制调整,下辖2个步兵团、1个滑雪团、1个骑兵团、1个装甲营、1个通信营、一“苏兹达尔”独立营和1个师属学校。该师的主要任务师保卫克里姆林宫、1929年2月,捷尔任斯基师的建制向红军部队的编制调整,下辖2个步兵团、1个滑雪团、1个骑兵团、1个装甲营、1个通信营、“苏兹达尔”独立营和1个师属学校。该师的主要任务师保卫[[克里姆林宫]]、[[苏联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部大楼以及其它特别重要的建筑设施。此外,该师还参与了镇压坦波夫反革命暴动和打击巴斯玛奇分裂运动的作战。
1934年9月8日,该师改组为一个独立特种作战摩托化步兵师。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该师参与了保卫莫斯科的工作,执行反渗透、反侦察、整顿军纪等特殊任务,期间,总共逮捕了485名敌特分子,拘留了69753名逃兵和32万余名违反国家法律的人。该师还参加了11月7日红场上的阅兵式。在莫斯科保卫战中,隶属于该师第4骑兵团的狙击手小组表现卓越,在1942年的第一次作战中就击毙德军853人,在1942年全年,该狙击手小组就击杀德军6440人。
1943年2月14日,内务部第0314号令,将该师命名为荣膺1943年2月14日,内务部第0314号令,将该师命名为'''荣膺[[列宁勋章]]的'''内务部队第1“捷尔任斯基”摩托化步兵师的内务部队第1“捷尔任斯基”摩托化步兵师'''(1-й мотострелковой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дивизией имени Ф. Э.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 ВВ НКВД СССР)。
1943年8月,该师炮兵营开始负责克里姆林宫宫墙下的礼炮任务,自此,每次红场阅兵式的礼炮任务就由该师营负责。
1945年2月,该师第2团参与了雅尔塔会议的安保任务。
1945年6月24日,该师第二团参加了1945年6月24日,该师第2团参加了[[1945年6月24日红场阅兵式|胜利阅兵式]]上被载入史册的一个环节,将数百面缴获的纳粹德国军旗扔在列宁墓前,象征着纳粹法西斯被苏联战胜。上被载入史册的一个环节,将数百面缴获的纳粹德国军旗扔在列宁墓前,象征着苏联彻底摧毁了纳粹法西斯。
1955年6月20日,该师名称改回'''捷尔任斯基独立特种作战摩托化步兵师'''(ОМСДОН имени Ф.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该师仍然执行保卫苏联党和国家机关重要设施的任务,其中,该师所属第3摩托化步兵团还执行维护莫斯科公共秩序、保卫重大群众活动安全、打击犯罪活动等任务。
1981年10月24日,由于奥尔忠尼启则市发生了奥赛梯族与印古什族的冲突,该师被紧急调往该市维持公共秩序。
1986年5月,该师防化营参与了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救难工作。1986年5月,该师防化营参与了[[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救难工作。
1988年起直到苏联解体,由于苏联境内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暴乱频发,该师被作为机动力量参与了多次暴乱的维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