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К6“铠甲-С1”
96К6“铠甲-С1”(Панцирь-С1)是俄罗斯的一款陆基和海基自行防空导弹和火炮系统,由仪器制造设计局主导开发。该防空系统旨在为民用和军用设施(包括远程防空系统)提供近程防护,抵御空袭,同时也能对付陆上和海上目标。
目录
历史[编辑]
1990年,苏联国土防空军委托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研制“铠甲”弹炮结合防空系统,以取代2К22“通古斯卡”弹炮结合防空系统。[1]
1994年,第一套“铠甲”弹炮防空系统样车研制完成,并开始初步试验。次年8月,该防空系统在莫斯科国际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但由于“铠甲”系统不能实现“边走边打”的作战要求、导弹命中率偏低以及火炮射速偏低、弹种受限,因此没有进入俄军服役。[1]
1990年代末,未能进入俄军服役的“铠甲”弹炮防空系统得到阿联酋的青睐。随后,阿联酋与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于2000年5月签订了50套“铠甲-С1”的合同(价值7.34亿美元)。为了保证装备的研制,阿联酋预防了30%的合同款,即2.59亿美元。“铠甲-С1”因此成为俄罗斯第一种由海外资金资助完成研制的武器。[1]
2006年夏,“铠甲-С1”系统在卡普斯京亚尔成功进行导弹试射。年底,研制几经波折外加阿联酋提出所有系统改装在8×8轮式底盘上的新要求,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最终向阿联酋交付了首部“铠甲-С1”试验样车。[1]
2007年夏,“铠甲-С1”在进行完第二阶段试验后在同年举办的莫斯科航展上公开展示。[1]
2010年3月18日,首批10套“铠甲-С1”进入俄军近卫第606防空导弹团服役。同年5月9日,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红场阅兵式上亮相。[2]
装备构造[编辑]
底盘[编辑]
“铠甲”原型系统最初使用的是Урал-5232卡车底盘,但该底盘被证明无法满足作战需要,因此“铠甲-С1”系统选用其他底盘系统。最初交付阿联酋的“铠甲-С1”则采用КамАЗ-6560,配备了400马力发动机,载荷能力达23吨。此外,“铠甲-С1”还可采用动力达680马力的МЗКТ-7930底盘。[1]
武器系统[编辑]
“铠甲-С1”系统采用57Э6Е导弹和2А38М双管高炮,可打击距离18千米、高度1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其中,57Э6Е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1300千米/秒,战斗部重量为20千克,在发射段的飞行时间较短,仅为1.5秒,当与火箭助推器脱离后,飞行速度开始逐渐放缓,每千米将减少40米/秒,同时实施高机动飞行。该导弹采用聚能破片战斗部,杀伤半径为9米。2А38М双管高炮可在4千米水平距离和3千米高度范围内打击各种空中和地面目标,最大射速为5000发/分,最大弹药基数为1400发,炮弹初速为970米/秒。该炮可使用杀伤弹、穿甲弹和杀伤爆破燃烧弹等三种炮弹。该系统在行进中既可发射炮弹,又可发射导弹。[3]
目标搜索雷达[编辑]
“铠甲-С1”所用的目标搜索雷达为条状有源相控阵天线,工作于S波段,整个雷达能够自动进行空间扫描,自动探测和识别各种目标的类型、国籍等。系统对于雷达反射面积为2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6千米,可同时对水平360°范围内的20各目标进行自动跟踪,并生成关于每个目标的三维坐标和径向速度等信息。[1]
跟踪雷达[编辑]
该系统的跟踪雷达也使用相控阵天线,工作于K波段,其天线的发射/接收模块从功能上划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接收防空导弹的无线电应答器信号,以测量导弹的三维坐标(高低角、方位角和距离);另一部分用于测量目标位置,可同时测定水平±45°范围内、高低-5至+85°范围内、距离28千米内、雷达反射面积2—3平方米、速度低于1000米/秒的20个目标的三维数据。跟踪雷达具有三个射击通道,可同时对三个目标进行监控。[1]
光电系统[编辑]
“铠甲-С1”配备的光电系统用于确保对对面和超低空目标进行有效攻击,安装在自主光学工作站上。光电系统从功能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对目标实施跟踪,另一部分用于监控导弹位置。系统使用3—5微米的红外波段对目标实施跟踪,通过接收导弹发射的0.8微米的近红外光学脉冲信号来确定导弹位置。[1]
火控系统[编辑]
“铠甲-С1”的火控系统综合使用毫米波定位天线阵多功能跟踪雷达站和独立光学通道,可同时攻击±45°扇区内的4个飞行目标,工作波段包括分米波、毫米波和长波的红外波段,可保证两发导弹对同一目标进行齐射攻击。[1]
改进型[编辑]
铠甲-С2[编辑]
“铠甲-С2”采用КамАЗ-6560卡车底盘,按照与“铠甲-С1”相同的导弹发射器和自动机炮,但采用新式的SOTS S波段搜索雷达和新型防空导弹,新式导弹射程达30千米。SOTS S波段搜索雷达采用两块背靠背安装的无源相控阵天线,雷达扫描的数据刷新率提高了1倍,可跟踪40个来袭目标,目标探测距离达40千米。“铠甲-С2”于2015年通过国家验收,进入俄军服役。[4]
铠甲-СА[编辑]
“铠甲-СА”主要用于北极地区,采用ДТ-30ПМ铰接履带式全地形车底盘,平均地面压力为0.27千克/立法里面,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高机动性,在-50℃的低温环境夏仍能正常工作。动力装置和辅助设备装在ДТ-30ПМ车体前部,战斗模块装在车尾部,其战斗模块与“铠甲-С1”基本型号不同,原系统目标跟踪雷达两侧安装的30毫米2А38М机炮由3组箱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代替,备弹由12枚增至18枚。[4]
铠甲-СМ[编辑]
“铠甲-СМ”于2020年6月24日红场阅兵式上公开亮相,是根据叙利亚战场上的经验研制的改进型,换用КамАЗ-63968“台风”轮式8×8越野卡车底盘,新式底盘拥有更短的车身和更小的转弯半径,拥有更强的机动性。位于武器站后方的搜索雷达变为单面相控阵雷达,最大搜索距离增至70—75千米,可同时跟踪100个以上目标。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空中威胁,“铠甲-СМ”在武器站中部上方增设了一套前视红外光电系统。“铠甲-СМ”采用57Э6Э导弹,相较于57Э6Е导弹拥有比冲更大的速燃助推器,可拦截最大飞行速度为1850米/秒的目标。[5]
铠甲-М/МЕ[编辑]
“铠甲-М”是2015年开始批量生产的舰载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武器模块安装在底座上,跟踪雷达和光电组件位于中间,两侧分别安装一门30毫米6管ГШ-6-30К/АО-18КД转管机炮和4具导弹发射装置。该系统可配用陆基版使用的57Э6/57Э6Е导弹,也可采用射程20千米的“赫尔墨斯-К”导弹和射程100千米的“赫尔墨斯”基础型号远程导弹。“铠甲-М”能够同时对付4个目标,甲板下的弹仓可储存32枚导弹。[4]
2017年6月,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针对低空飞行和小型无人机的威胁推出“铠甲-МЕ”,该系统能安装在排水量大于300吨的舰艇上,所携带的导弹可攻击20千米范围内、15千米高的目标。该系统由1个控制模块和最多4个战斗模块构成,可根据舰艇的大小来确定战斗模块的数量。[4]
参考[编辑]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王峰, 刘旭升. 近程防空利器——俄罗斯“铠甲-S1”弹炮结合近程防空系统. 现代军事, 2008, (03):57-61
- ↑ 殷杰. “凯旋”护卫——俄罗斯“铠甲”弹炮结合近程防空系统. 军事文摘, 2016, (11):40-42
- ↑ 江帆. “铠甲”-C1——俄新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兵器知识,1999, (08):14-15
- ↑ 4.0 4.1 4.2 4.3 盖敏慧, 张蕾, 张卓. 俄罗斯铠甲-S1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新发展. 飞航导弹, 2019, (07):31-36
- ↑ 杜莉莉, 殷杰. 根据叙利亚战场全新改进——俄罗斯新型“铠甲”SM弹炮结合近程防空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 2020, (17):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