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

来自阅兵百科
克里木半岛卫星图

克里木(俄语:Крым;乌克兰语:Крим;克里木鞑靼语:QırımКъырым),也称作克里木半岛(俄语:Кры́мский полуо́стров;乌克兰语:Кримський півострів;克里木鞑靼语:Qırım yarımadasıКъырым ярымадасы),原名陶里达(希腊语:Ταυρίδα),是位于黑海北部的一个半岛,东北临亚速海。该半岛几乎四面临海,仅通过彼列科普地峡克里木大桥与大陆连接,半岛总人口数为200万。

地理[编辑]

克里木是黑海北岸的一个半岛,面积2.61万平方公里,半岛大致呈棱形状,最东部凸出一个小半岛——刻赤半岛。克里木半岛三名环海,西面、南面被黑海环绕,东北面濒临亚速海,在最北面与乌克兰大陆以仅8公里宽的彼列科普地峡相连,东面一角与俄罗斯隔宽4至15公里的刻赤海峡相望,并无直接陆地相连。克里木半岛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而克里木半岛良港众多,有塞瓦斯托波尔刻赤叶夫帕托里亚等。[1]

历史[编辑]

早在公元前,克里木半岛就出现过一些国家组织,但很快又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到公元十一世纪末,半岛上生活着各种不同部族地后裔:从斯泰基人(西徐亚人)和哥特人到佩齐涅格人、希腊人和斯拉夫人。鞑靼蒙古人入侵克里木半岛后,建立了金帐汗国的克里木兀鲁思(即分地)。在十五世纪,金帐汗国分裂瓦解,从而形成克里木汗国,而克里木汗国则在十五世纪末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内政外交均听命于土耳其苏丹。[2]

1774年7月,俄国在第六次俄土战争战胜奥斯曼土耳其后,双方签订了《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使俄国获得了亚速要塞、克里木的刻赤、叶尼卡尔、第聂伯河口的金伯恩半岛、第聂伯河与南布格河间的草原地带、黑海东岸的大小卡尔巴特等地,同时使克里木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控制。[2]

1776年秋,苏沃洛夫率兵进入克里木半岛,并将亲俄的沙金-格莱推上汗位,俄军从此驻留在半岛上。1783年4月,沙俄废除了克里木汗,正式吞并了克里木半岛。1784年,俄国开始在克里木半岛上兴建海军基地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1796年,克里木划归新俄罗斯省管辖。1802年,该半岛归塔夫利省管辖。[2]

1854年9月,英法联军在第九次俄土战争爆发后从克里木半岛登陆,围攻俄军固守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而俄国在战争中失败后,暂时失去了对黑海的军事影响力。[3]

1921年10月18日,根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由塔夫利省的克里木半岛部分组建为克里木社会主义苏维埃自治共和国,首府为辛菲罗波尔,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组成部分。[2]

1944年,贝利亚根据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决议将克里木鞑靼人驱逐出该半岛,共47000户191014口克里木鞑靼人被用火车流放至乌拉尔中亚,许多人在流放途中死亡。[2]

1945年6月30日,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法令,克里木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改制为克里木州。1954年4月26日,赫鲁晓夫为了争夺党内领导权,笼络人心,将克里木州转让给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

苏联解体前后,克里木鞑靼人开始从各个流放区返回故土,返回克里木半岛的鞑靼人共达二十五万。[2]

1991年2月12日,克里木州根据全民公决结果重新成立了克里木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92年2月26日,克里木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改国号为克里木共和国并宣布自己为独立国家。1998年12月23日,在俄罗斯的调解下,克里木通过新宪法,将国号改为克里木自治共和国,为乌克兰的组成部分。[2]

2014年2月,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克里木自治共和国发生政变建立了亲俄的临时政权,并决定在3月16日举行入俄全民公投。3月17日,克里木最高苏维埃根据公投结果宣布从乌克兰独立。3月18日,俄罗斯正式与克里木签署了入俄条约。[4]

参考[编辑]

  1. 杨勉. 克里米亚对俄罗斯的历史地理和地缘政治意义. 地理教学, 2014(18):4-7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刘显忠. 克里米亚半岛的历史变迁.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4(02):95-100
  3. 白晓红. 俄国历史进程中的克里米亚. 俄罗斯学刊, 2014, 4(03):27-34
  4. 何卫. 克里米亚的前世今生俄罗斯欧盟与乌克兰危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05):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