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师团

来自阅兵百科

第四师团(日语:第四師団だいししだん、旧字体:第四師團),是旧日本陆军的常备师团之一,因兵源地和驻扎地都位于大阪,又常称为“大阪师团。”由大阪镇台改编而来,通称号为

历史[编辑]

前身是1871年成立的大阪镇台,因为驻地大阪位于日本西部,该师团在明治初年的佐贺之乱、荻之乱和西南战争中都是主力部队。下辖联队的兵员江户和地方不同,士族和农民少,商人比例更高。在西南之战,以示现流杀入的萨摩武士为对手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奋战,明治天皇亲自称赞其勇敢奋战。

1888年5月14日,大阪镇台改制为第四师团。下辖步兵第七旅团和步兵第八旅团以及其他补充部队,步兵第七旅团下辖步兵第八联队、步兵第九联队、第八旅团则下辖步兵第十联队、步兵第二十联队。兵员由第四师管负责补充。

甲午战争期间,第四师团于1895年4月奉命出动,划归第二军指挥,准备参加在直隶地区的平原决战,但登陆大连后,《马关条约》就签订了,双方宣布停战,因此该师团没有参加过实际战斗。[1]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第四师团编入第二军作战序列,参加了5月的南山战役、8月的辽阳战役以及1905年3月的奉天战役。[1]

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第四师团向神奈川县派出了救护班组。[1]

1937年2月,该师团调往中国东北。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该师团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之间来回转战。后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期间,抽调了一部分部队参战,损失惨重。

1940年7月,派往华中地区,编入第第十一军。参加了汉水作战、豫南会战、江北作战。1941年9月,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此后,该师团改由大本营直辖,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南方作战,该师团抽出步兵第七十联队编入第二十五师团,改制为三单位师团。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编入本间雅晴中将指挥的第十四军,参与了攻占菲律宾的战役,在第二次巴丹半岛进攻战中,第四师团成功登陆科雷希多岛成为了此战日本胜利的关键。[2]

之后返回日本本土,但因战事恶化再次调动。1943年11月起被派去保卫苏门答腊岛。1945年1月14日,被调去增援驻泰国的第三十九军,并被派去保卫泰国。1945年7月15日第三十九军整编为第十八方面军时,该师团改隶第十五军的,而第十五军编入第十八方面军军,负责泰国北部的防御,但一个月后日本便宣告投降。[2]

该师团战后复员从1946年5月底到6月进行。各部队在那空约克集合后,登船从曼谷出发,在浦贺或鹿儿岛登陆。第四师团司令部6月4日从盘国出发,同月25日登陆鹿儿岛,27日完成复员。师团第4野战医院于6月4日随院长等358人乘坐奥丸号从曼谷出发,同月25日抵达鹿儿岛,27日完成复员。[2]

部队编成[编辑]

建立时[编辑]

  • 步兵第七旅团
    • 步兵第八联队
    • 步兵第九联队
  • 步兵第八旅团
    • 步兵第十联队
    • 步兵第二十联队
  • 骑兵第四大队
  • 炮兵第四大队
  • 工兵第四大队
  • 辎重兵第四大队

日本投降时[编辑]

  • 步兵第八联队
  • 步兵第三十七联队
  • 步兵第六十一联队
  • 搜索第四联队
  • 野炮兵第四联队
  • 工兵第四联队
  • 辎重兵第四联队

师团长[编辑]

  1. 高岛鞆之助(1888年5月14日----1891年6月1日)
  2. 黑川通轨(1891年6月1日----1893年11月10日)
  3.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1893年11月10日----1895年1月28日)
  4. 山泽静吾(1895年1月28日----1897年4月8日)
  5. 小川又次(1897年4月8日----1904年9月3日)
  6. 塚本胜嘉(1904年9月3日----1906年7月6日)
  7. 井上光(1906年7月6日----1908年12月21日)
  8. 土屋光春(1908年12月21日----1910年8月26日)
  9. 浅田信兴(1910年8月26日----1911年9月6日)
  10. 一户兵卫(1911年9月6日----1912年12月26日)
  11. 大迫尚道(1912年12月26日----1915年2月15日)
  12. 仁田原重行(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28日)
  13. 宇都宫太郎(1916年8月28日----1918年7月24日)
  14. 立花小一郎(1918年7月24日----1919年4月12日)
  15. 町田经宇(1919年4月12日----1921年6月15日)
  16. 铃木庄六(1921年6月15日----1923年8月6日)
  17. 村冈长太郎(1923年8月6日----1927年8月26日)
  18. 菱刈隆(1927年8月26日----1928年8月10日)
  19. 林弥三吉(1928年8月10日----1930年12月22日)
  20. 阿部信行(1930年12月22日----1932年1月9日)
  21. 寺内寿一(1932年1月9日----1934年8月1日)
  22. 东久弥宫稔彦王(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3. 建川美次(1935年12月2日----1936年8月1日)
  24. 今井清(1936年8月1日----1937年3月1日)
  25. 松井命(1937年3月1日----1938年7月15日)
  26. 泽田茂(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23日)
  27. 山下奉文(1939年9月23日----1940年7月22日)
  28. 北野宪造(1940年7月22日----1942年7月18日)
  29. 关原六(1942年7月18日----1943年9月25日)
  30. 马场正郎(1943年9月25日----1944年12月26日)
  31. 木村松治郎(1944年12月26日----1945年8月15日)

战斗力问题[编辑]

第四师团在中国互联网一直有战斗力差和怕死的传闻,基本上出自于旅日作家萨苏的一家之言,而该文章已经有诸多内容被证实为虚假和以讹传讹的内容。日本诸多军事学家都对此内容进行了反驳。

该词条严禁添加此类内容!

Go Stop事件[编辑]

1933年6月17日这天,隶属第四师团步兵第八联队第六中队的一等兵中村政一因无视信号灯闯了红灯,被警察户田忠夫拘留。中村政一认为军人只能服人于宪兵,没有义务听从警察的安排,之后就发生了中村政一和户田忠夫的斗殴事件。因当时各自的领导步兵第8联队联队长松田四郎和曾根崎警察署署长高柳博人都因事不在,事件只能越级向上反映,到了次日第四师团参谋长井关隆昌大佐就声明:此事绝非一个士兵和一个警察的普通事,而是关乎到皇军威信的重大事件,警察应对此道歉。而警察方面的大阪府警察部部长粟屋仙吉针对其声明说道:军队是陛下的军队,警察亦是陛下的警察,根本没有谢罪的必要。此后该事件就一直拖了下去,24日,第四师团师团长寺内寿一和大阪府知事县忍(姓县名忍)的会谈不欢而散,双方决裂。[3]

时任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强烈要求至少要大阪府一级警察部门道歉陆军才能罢休,而另一方内务大臣山本达雄和主管警务的松本学警保局局长针锋相对的表示绝对不道歉。事件后一个月的7月18日,军方正式以伤害罪、名誉损毁罪、职权滥用罪、对公职人员施暴罪等一系列罪名对涉事警察户田忠夫起诉。随后,因为陆军警察双方都对事件的目击者高田善兵卫施加压力,此人选择了自杀,自此此事件双方进入了白热化对峙阶段。[3]

此事甚至传到了昭和天皇处,为解决此事特意找到了寺内寿一的好友兵库县知事白根竹介,寄希望于他可以从中调解平复此事。军方一听到天皇都为此过分操心了,态度随即180度大转变,主动向警方示好以求和解。第八联队联队长松田四郎和大阪府警察部部长粟屋仙吉一同发表和解声明,当事人中村政一和户田忠夫也在和田良平检事正的办公室握手言和,事件也算是最终画上了句号,但此时已经是事件发生之后五个月了。[3]

此事件被称为“Go Stop事件”(ゴー・ストップ事件),也因为发生在天神桥筋六丁目交叉地区,也称为天六事件[4]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第4師団 — アジ歴グロッサリー
  2. 2.0 2.1 2.2 第4師団(淀) — アジ歴グロッサリー
  3. 3.0 3.1 3.2 ゴー・ストップ事件 — 法务省
  4. 天六事件の発表文-所謂『ゴー・ストップ』事件に関する軍部側の発表 昭和八年七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