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

来自阅兵百科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 Романов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尊称“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Великая)。俄罗斯帝国第8位皇帝,罗曼诺夫王朝第12位沙皇,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被冠以“大帝Великая)”尊称的女皇。普鲁士人,原名索菲娅·奥古斯塔·弗雷德里卡(德语Sophia Augusta Frederica),普鲁士王国波美拉尼亚斯德丁(今什切青)人。

她于1762年通过宫廷政变登基,在位34年,主张开明专制。在她在位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西扩张,通过三次瓜分波兰取得了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的部分地区,通过俄土战争取得了克里木库尔兰等地。她在位期间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俄罗斯帝国成为了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俄罗斯人将她视为与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明君。

生平[编辑]

早年时期[编辑]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父亲是克里斯蒂安·奥古斯都亲王,普鲁士军队将军,安哈尔特公爵,他在1727年迎娶了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国的约翰娜·伊丽莎白公主,后者于1729年4月21日在斯德丁生下了女儿索菲娅·奥古斯塔·弗雷德里卡。由于父亲常年在军队工作,母亲长居巴黎,索菲娅从小不太受约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时常闯祸。少年时期的索菲娅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影响,常和孟德斯鸠保持书信往来。

1742年,安哈尔特公爵夫妇带着索菲亚来到柏林觐见腓特烈二世皇帝,后者认为索菲娅能够成为俄罗斯帝国皇储的妻子,便请画师绘制了索菲娅的肖像画,送至圣彼得堡伊丽莎白一世女皇过目。1744年1月,俄国宫廷确定了联姻方案,选中了索菲娅·奥古斯特公主。2月9日,经过舟车劳顿,母女二人到达莫斯科,受到伊丽莎白一世女皇盛情款待。

1744年6月28日,索菲娅公主皈依东正教,更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这一期间,她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俄语,赢得了俄国宫廷上下的好感。6月29日,同皇储彼得·费奥多罗维奇订婚,并于次年8月21日举行婚礼。但二人结婚后关系冷淡,彼得另寻新欢,叶卡捷琳娜整日幽居深宫读书消遣。在这期间,她接触了伏尔泰的作品,对政治哲学类书籍产生兴趣。一段时间后,她还读懂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754年10月1日,叶卡捷琳娜生下了儿子保罗·彼得罗维奇。4年后,生下女儿安娜·彼得罗芙娜,然而彼得公开声称他不知道叶卡捷琳娜如何怀孕、不知道这个女儿是谁的,对叶卡捷琳娜的态度也日益蛮横无理。这期间,叶卡捷琳娜取得了大臣别斯图热夫支持,但是后者被告发、流放。

1759年,叶卡捷琳娜的女儿安娜夭折,她的母亲也病逝于巴黎,叶卡捷琳娜同彼得的关系公开转为敌对。这一年,军官格里高利·奥尔洛夫成为了她的情夫。

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一世女皇驾崩,皇储彼得·费奥多罗维奇继位,史称彼得三世。次年4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父亲是奥尔洛夫。几个月后彼得三世得知,大发雷霆,下令逮捕叶卡捷琳娜,经众人劝说后收回成命。在之后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合约的国宴上,彼得三世公开羞辱叶卡捷琳娜,二人关系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奥尔洛夫兄弟在近卫军中串联,暗中形成了一个密谋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扶持叶卡捷琳娜的小集团。

1762年6月底,一名参与密谋的军官被逮捕,政变阴谋败露。6月28日,叶卡捷琳娜、奥尔洛夫兄弟等人在得到伊丽莎白一世宠臣阿列克谢·拉祖莫夫斯基沃尔康斯基公爵和帝师潘宁支持后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登基称帝,成为俄罗斯帝国第8位皇帝,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登基施政[编辑]

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初,俄国危机四伏,国库空虚,军队断饷,民生凋敝。鉴于此,叶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恢复国家秩序、强化国家机器的施政目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度。18世纪60年代,她自诩为“开明君主”,实行开明专制。

1764、1766、1768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分别同普鲁士英国丹麦签订盟约,随后入侵波兰,并在波土边境挑起事端。1768年,土耳其对俄国宣战,俄土战争爆发。开战后,俄国陆海军多头并进。侵占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公国引起普、奥不满后,为巩固反土同盟,俄国决定采取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的手段,并于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这期间,俄军攻占克里木、控制了亚速海,在切斯马湾摧毁了土耳其舰队,取得了黑海制海权。1776年7月16日,俄土签订《库楚克-凯纳吉条约》,俄国取得决定性胜利。然而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满于此,在平定普加乔夫起义后继续推行南进政策。1783年,克里木正式成为俄国领土。1785年,土耳其再次对俄国宣战,俄军借助有益的国际形势,在金布恩之战中打乱了土军部署。三年后,奥地利对土宣战,俄军攻取奥恰科夫。1789年,俄军取得福克沙尼战役和雷姆尼克战役胜利,彻底打乱了土军部署。次年,俄军攻克伊兹密尔,土耳其海军遭到重创,第二次俄土战争结束。1792年1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雅西条约》,获得了克里木和黑海北岸广大地区的永久占有权,巩固了在黑海的势力范围,为深入巴尔干打下了基础。

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编订了《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后,叶卡捷琳娜二世转入反动统治。177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强化俄国贵族权力,并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1785年,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使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经济政治地位。同时,她将农奴制度强推到乌克兰,先后颁布多项压迫农民、农奴的诏书,俄国农奴制发展到顶点。

179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患病,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796年9月,叶卡捷琳娜二世病倒,卧床不起。11月6日,叶卡捷琳娜二世驾崩,长子保罗·彼得罗维奇继位,史称保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4年,俄国领土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打通了黑海波罗的海出海口,大败土耳其瑞典,取得了波兰46%以上的土地,俄国国力空前强大,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列强,叶卡捷琳娜二世因此被尊称为“大帝”。但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期,俄国农奴制发展到顶峰,广大农民受到残酷剥削压迫,而俄国贵族权力地位却进一步升高。同时,她奉行对外扩张政策,严重影响了当时的欧洲形势,对侵略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此外,她还阴谋对中国采取武力进攻,起草《关于对华战争的意见》宣称黑龙江流域为俄国所有,为自己的侵略披上合法外衣,并失败干涉了土尔扈特部东归。

纪念[编辑]

以下城市因她而得名:

家庭[编辑]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