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审判
莫斯科审判[1](Московские процессы)是指1936年至1938年间在莫斯科举行的三场摆样子公审的通称,由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审理,是苏联一系列重大的冤案。在基洛夫遇刺后,斯大林通过司法程序彻底清算其政治对手,包括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原苏联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绝大多数被告均被判处死刑,标志着大清洗的开始。
第一次莫斯科审判即托-季联合反苏中心审判[2](Процесс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ного троцкистско-зиновьевского центра»),又称十六人审判(процесс шестнадцати)于1936年8月19日至24日审理。第二次莫斯科审判即平行托派反苏中心审判[3](Процесс «Параллельного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го троцкистского центра»),于1937年1月23日至30日审理。第三次莫斯科审判即右派-托派反苏集团审判[4](Процесс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го «право-троцкистского блока»),于1938年3月2日至13日审理。
第一次莫斯科审判[编辑]
1936年1月5日至8月10日,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在亨·格·雅戈达和尼·伊·叶若夫的领导下对格·叶·季诺维也夫与列·鲍·加米涅夫等人进行重新调查,确认他们与列·达·托洛茨基之间串通勾结。
1936年8月15日,苏联检察院公布了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调查结果,并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6人列为“阴谋分子与恐怖分子”发起公诉。其中,格·叶·季诺维也夫、列·鲍·加米涅夫、格·叶·叶夫多基莫夫、伊·彼·巴卡耶夫、谢·维·姆拉奇科夫斯基、瓦·哈·泰尔-瓦甘扬、伊·尼·斯米尔诺夫、叶·亚·德赖策、艾·伊·雷因戈尔德、理·维·皮克尔、爱·所·戈尔茨曼等11人为原“联合反对派”的成员,他们被指控:
- 根据列·达·托洛茨基的指示组织了托-季反苏联合恐怖中心,对联共(布)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实施暗杀;
- 在1934年12月1日通过列宁格勒地下恐怖组织准备并实施了对谢·米·基洛夫的邪恶暗杀;
- 创建了多个恐怖组织,准备暗杀约·维·斯大林、克·叶·伏罗希洛夫、安·亚·日丹诺夫、拉·莫·卡冈诺维奇、格·康·奥尔忠尼启则、斯·维·科西奥尔和帕·彼·波斯特舍夫。
伊·伊·克鲁格良斯基、瓦·帕·奥尔伯格、科·鲍·伯曼-尤林、亚·埃梅尔、纳·拉·卢里等5人为移居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其中几个人曾经同情过左翼反对派被指控:
- 为托-季反苏恐怖组织成员,积极参与暗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
检方称,在1932年秋,苏联地下托派组织在境外托洛茨基的指示下,与季诺维也夫地下组织联手形成了一个“联合中心”,其中托派成员包括斯米尔诺夫、姆拉奇科夫斯基、泰尔-瓦甘扬为代表,季诺维也夫派由加米涅夫、叶夫多基莫夫、巴卡耶夫及其本人维代表,他们的最终目的是篡夺政权。检方称,阴谋集团不期望博取人民的同情来支持自己,因为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正在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因此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刺杀斯大林以及其他党的领导人。检方称,托-季联合中心尝试在多个场合下刺杀基洛夫和斯大林,但未能成功。
在法庭上,除了被告自己的供词外,唯一的物证为奥尔伯格的洪都拉斯假护照,该物证唯一证人为斯米尔诺夫的前妻——萨福诺娃(她本人因参与阴谋集团正在接受调查)。几乎所有被告都在法庭上对其指控表示认罪,除了伊·尼·斯米尔诺夫和爱·所·戈尔茨曼。
1936年8月24日,所有16名被告都被判有罪并被判处极刑——死刑。次日,十六名被告被执行死刑。
第二次莫斯科审判[编辑]
根据对“托-季联合反苏中心”案件的调查结果,一些被告证实存在一个被称作“平行托派中心”的阴谋集团,该集团包括格·列·皮达可夫、卡·伯·拉狄克、列·彼·谢列布里亚科夫和格·雅·索科利尼科夫等人。
1936年9月30日,尼·伊·叶若夫被任命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根据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指示负责调查此案,其中要求将这批人视为托派情报人员、间谍、破坏者和蛀虫。根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调查,平行托派反苏中心策划和组织了在1934年9月24日通过车祸谋杀维·米·莫洛托夫的恐怖行动。
1937年1月22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审判皮达可夫、拉狄克、索科利尼科夫、谢列布里亚科夫等人有关案件》的决议,其中瓦·瓦·乌尔里希主持法庭审理。次日,“平行托派反苏中心”案件在莫斯科审理,被告人共有17名:
- 格奥尔基·列昂尼多维奇·皮达可夫
- 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维奇·索科利尼科夫
- 卡尔·伯恩哈多维奇·拉狄克
- 列昂尼德·彼得罗维奇·谢列布里亚科夫
- 雅科夫·阿布拉莫维奇·利维什茨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穆拉洛夫
- 雅科夫·瑙乌莫维奇·德罗布尼斯
- 米哈伊尔·所罗门诺维奇·博古斯拉夫斯基
-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克尼亚泽夫
- 斯坦尼斯拉夫·安东诺维奇·拉塔伊查克
- 鲍里斯·奥西波维奇·诺尔金
- 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舍斯托夫
- 米哈伊尔·斯捷潘诺维奇·斯特罗伊洛夫
- 约瑟夫·德米特里耶维奇·特克
- 伊万·约瑟夫维奇·格拉舍
- 加夫里尔·叶夫列莫维奇·普欣
- 瓦连京·沃尔弗里多维奇·阿诺德
所有被告被指控:
- 与外国代理人进行联系,以组织反苏集团;
- 系统地从事有利于这些国家地间谍活动,向外国情报机构提供国家最重要地机密情报;
- 在部分企业和铁路运输部门组织实施动词破坏活动;
- 准备了一系列针对联共(布)与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地恐怖活动。
在审理过程中,所有人都表示认罪,同时还指证尼·伊·布哈林和阿·伊·李可夫同样在进行反苏活动。
1937年1月30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作出判决,宣判17名被告均有罪,13人被判处死刑,仅卡·伯·拉狄克、格·雅·索科利尼科夫、瓦·沃·阿诺德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米·斯·斯特罗伊洛夫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但4名被判有期徒刑的被告最后都在1942年前死于狱中。
第三次莫斯科审判[编辑]
在第二次莫斯科审判后,以尼·伊·布哈林、阿·伊·李可夫为首的原“右翼反对派”成员和以亨·格·雅戈达为首的苏联国家安全机关领导人在尼·伊·叶若夫、瓦·瓦·乌尔里希、安·亚·维辛斯基等人的迫害下,通过伪造证据送上法庭,将其列入“右派-托派反苏集团”。
1938年3月2日至1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军事审判庭对“右派-托派反苏集团”案进行审理,被告主要是曾经的“右翼反对派”成员、原苏联国家安全机关的高级干部和乌兹别克的高级党政干部,包括:
-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李可夫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列斯京斯基
- 克里斯蒂安·格奥尔基耶维奇·拉科夫斯基
-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雅戈达
- 彼得·彼得罗维奇·克留奇科夫
- 列夫·格里戈里耶维奇·莱温
- 伊格纳提·尼古拉耶维奇·卡扎科夫
-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普列特涅夫
- 阿尔卡季·帕夫洛维奇·罗森戈尔茨
-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
-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切尔诺夫
- 格里戈里·费奥多罗维奇·格林科
- 伊萨克·阿布拉莫维奇·泽连斯基
- 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贝索诺夫
- 阿克马尔·伊克拉莫维奇·伊克拉莫夫
- 法伊祖拉·乌拜杜拉耶维奇·霍贾耶夫
- 瓦西里·福米奇·沙兰戈维奇
- 普罗科比·季莫费耶维奇·祖巴列夫
- 帕维尔·彼得罗维奇·布拉诺夫
- 维尼亚明·阿达莫维奇·马克西莫夫-迪科夫斯基
他们被指控“从事叛国、间谍、破坏、恐怖活动,破坏苏联武装力量,挑起外国对苏联的军事进犯”并且还从事下列罪行:
- 成立一个托派阴谋集团,该集团拥有自己的计划,妄图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制度并煽动加盟共和国和滨海边疆区独立运动;
- 与外国情报机构勾结,特别是与德国法西斯分子,以准备对苏联的武装起来、接受外国政府的援助和反苏托派的志愿军;
- 蓄意破坏工农业生产;
- 在将来发生战争后在红军后方组织富农叛乱;
- 阴谋遇刺谢·米·基洛夫、维·鲁·缅任斯基、瓦·弗·古比雪夫、马克西姆·高尔基等革命家和党政领导人;
- 在1918年刺杀列宁,还尝试刺杀斯大林、叶若夫。
1938年3月13日,除德·德·普列特涅夫、克·格·拉科夫斯基、谢·阿·贝索诺夫等3人被分配判处25年、20年、15年有期徒刑外,其余18名被告均被判处机刑——死刑,所有被判死刑的被告于15日在科穆纳尔卡刑场被枪杀。但三名有期徒刑的被告也没有幸终,在德国侵略者进犯奥廖尔后,他们与其他154名政治犯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警察枪杀。
平反[编辑]
1963年6月18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决定对“平行托派反苏中心”案中的伊·亚·克尼亚泽夫、约·德·特克、伊·约·格拉舍、鲍·奥·诺尔金、加·叶·普欣等人平反。同一年,“右派-托派反苏集团”案中的尼·尼·克列斯京斯基、阿·伊·伊克拉莫夫、法·乌·霍贾耶夫、伊·阿·泽连斯基等人同时得到平反。
1985年,德·德·普列特涅夫被平反。
1986年4月17日,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决定为尼·伊·穆拉洛夫平反。同年12月4日,再次对列·彼·谢列布里亚科夫平反。
1987年9月23日,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决定对米·所·博古斯拉夫斯基进行平反。
1988年6月13日,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推翻了在“托-季反苏联合中心案”和“平行托派反苏中心案”的判决,认定案件中的材料都是伪造的,所有被告人均没有犯罪事实并为这些被告平反。同一年,在“右派-托派反苏集团”案中除亨·格·雅戈达外的所有被告均获平反。
参考[编辑]
- ↑ Московские процессы — Википедия
- ↑ Первый московский процесс — Википедия
- ↑ Второй московский процесс — Википедия
- ↑ Третий московский процесс — Википедия